top of pag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

人到中年 職場轉型四大方向

李國華  仁人行動(Impact Partners)聯合創辦人

3月20日, 2021年

筆者認識不少朋友,畢業後在職場辛勤努力15至20年,大部分人的收入、職稱、專業地位、社交網絡等都有不錯的發展,很多已漸漸邁進各自事業高峰。但最近幾年,事情發展好像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由於新科技和數字化的發展,經濟機會及商業權力(business power)都好像難再牢握在手。

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也加速這個改變,一些朋友更直接受經濟下行衝擊。作為中年職場的「三高」人士(高人工、高職位、高年資),時常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況。

更甚是,許多45至50歲的中年朋友對疫情過後的職場新常態,都會有一個很大的困惑──即使他們對所擁有的工作經驗和所學到的商業知識技能非常珍惜和自豪,但也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在未來的新時代繼續保持價值和競爭力!這個擔憂在二十一世紀更明顯,諸如醫療水平的改善,工作性質的演變,人們會活到90歲甚至100歲以上,意味着不少人要工作到70歲或以後才能退休。既然還有30年甚至更長的工作時間,如何把困惑變為踏實?如何更好的裝備自己,提升競爭力,在未來的職場更有價值?

 

工作時間變長 需提升競爭力

 

未來長壽社會的另一個現象是,三代甚至四代人員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趨勢愈加明顯。根據 《哈佛商業評論》一項研究,九十後和千禧一代的員工對老闆的三大期望是:幫助他們的職業道路導航、提供直接有效的反饋、作為他們的職場的教練和導師。中年人士如何在跨代合作的職場發揮更大作用,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曾為跨國公司提供培訓,對象上至決策管理層下至實習生,根據世界各地的培訓心得,筆者嘗試總結作為中年職場人需要做的四大轉變,為人生添加色彩,為職場生涯增強競爭力,為社會注入新動力。

1. 從「成長心態」開始

不少45歲以上的職場中高層的心態有點被動或定型,例如:人生高峰已成過去、很難學新的東西、害怕失敗、不敢跳出舒適區等等。你有否想過以成長心態面對事業發展和挑戰?以過去的學識與經驗為基礎,增進新技能,朝着目標,昂首闊步進入一個更優秀的人生階段。正如喬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意思是時刻追求知識、永不滿足、持續創新、執着若愚。這成了他畢生的座右銘,同樣地,也適用於工作了20年或以上的職場人士, 成長心態是一個新角度、新境界、新天地。擁有成長心態,能轉換觀點使我們適應變化,重新找到定位。

 

2. 不斷學習 多跳出舒適圈

 

筆者有些45至50歲的朋友,工作上早已認為職涯已到天花板,抱着「穩打穩紮」或者準備退休的心態,希望過着優游和得過且過的生活,不少工作順遂的更考慮提前退休。對此,我感到很可惜,一方面,他們個人能力和潛能還沒有完全發揮便錯失了實現職業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對社會而言,這是人力資本的重大損失!

其實,百歲人生給予我們更多的時間和資本去嘗試、冒險、體驗人生,盡可能多做一點事、多貢獻一些價值,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做到無悔無憾。不要讓應該做的而沒有做、非做不可的卻沒有勇氣做的事,成為人生憾事。人到中年賦予自己選擇權,有本錢由自己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多跳出舒適圈探索,即便跌倒,也是向前倒。在不斷地學習、修正的過程中與新常態接軌,發揮優勢。

3. 人生階段不設限

 

人生規劃曾經很簡單,三大單向性階段:先受教育,然後就業,最後才退休。近十載網上教學流行使知識的傳遞不再局限於學校,亦減低學習的機會成本。即使工作了一段時間,亦可再次求學或工作之餘兼顧學習。人過45歲的職場人士,重新受教育並非不可能。漫長的工作歲月裏,不一定要依循線性規劃,也不需要持續不斷的工作,就如當今流行的「零工經濟」及「斜槓族」,職場已起了不少變化。現在一生可以有不同的職業及事業,包括創業、職業轉換,甚或求學、再創業。退休的時間性及形式,都可以有眾多選擇。例如提早退休,一段時間後再就業或創業;也可以延遲退休,增加創造收入的時間;又可以半退休,進可攻、退可守。「多階段人生」不僅是一個不可逆轉得趨勢,更會讓你的百歲人生愈加精采、彰顯獨特性!

4. 重視軟實力 莫妄自菲薄

 

隨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市場需求和競爭的變化多端,行業與工種的不斷更新,大多數企業高管都覺得45歲的人之前所積累的技能和經驗像「過期牛奶」一樣,不合時宜。然而資深創業者、Airbnb擔任策略顧問的Chip Conley 在Wisdom at Work一書倡議,工作不只是趕上最新的科技與知識。人到中年的職場人士應該持續發展自身的能力,轉化成為「智慧工作者」(Wisdom Worker),包括因經驗積累而鍛煉的良好判斷力、解決複雜問題的洞察力、兼顧情理的整體思維、 同理他人的協作能力、作為優秀導師及教練的啟發能力等等。這些隨歲月及人生增加的能力,不單會成為中年職場人士的個人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年輕一代成長,發揮跨代協作的優勢,給企業與社會的發展提供非常高的價值。

筆者將利用在國外及香港的培訓實踐,加上在中國內地的工作經驗設計課程,目標是幫助職場中年朋友,從「知識人才」(Knowledge Worker) 轉化成「智慧人才」(Wisdom Worker)。尤其在近日失業高企的香港,霎時被解僱或被迫減薪的中年朋友,更會感到迷失,或對自己失去信心,所承受的財務和精神壓力更加超乎想像。學習成長心態,擁抱變化,或許看見更多可能性。最近筆者協助「黃金時代基金會」為10年以上工作經驗及渴望改變的中年人士提供培訓,提升個人軟實力,尋覓改變的出路,轉危為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瀏覽相關網站。

「黃金時代基金會」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

GilbertLee_ImpactPartnersHK.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