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

「滿竹跨世代」 攜手對抗氣候危機 

謝家駒  仁人行動(Impact Partners)聯合創辦人

5月15日, 2021年

若提及竹這種植物,會令你聯想到甚麼呢?或有人聯想到吃竹的熊貓、或想到竹在文學上象徵君子之節氣、或聯想到典雅的竹製家具,我卻會想到在街上、建築物外牆上的竹棚。搭棚是傳統工藝,據考究早於宋代便有工匠利用竹來搭建戲棚。到現代香港建築業界仍然使用竹棚,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香港保留竹棚技術的原因是一般樓宇之間空間有限;竹棚卻有一定彈性,可以因地制宜,即使是彎曲不平的表面也可以靈活運用。正如每年天后誕於蒲台島懸崖邊上搭起的戲棚,總會讓許多外國人驚嘆搭棚師傅的鬼斧神工。

 

雖然我退休前曾擔任建築公司的管理層,但對於搭棚並未有太多認識。好奇之下,我嘗試觀看影片自學搭棚技巧。原來用竹蔑將竹支紮在一起並不困難,簡單如小朋友也能掌握技巧。當然運用搭棚方式去建造支架是需要了解力學原理,但基本紮一個三角架是半天便能做學到的。越嘗試了解竹的應用,我越對這門手藝感興趣。

基本上竹有無窮的應用,它也是世界上最具持續性的一種物料。化石物料(如金屬等)終有一天會用罄,但竹卻是用之不盡。而且竹的應用廣泛,除了傳統的製品外,最大的潛力是經處理的環保物料。這些經過工業流程改造的竹料,可作為有高度負載力的建材,更可用來製造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例如餐具及容器、筆、紙張及布料等。竹既然是可持續物料,而搭建竹棚又是一種中華傳統工藝,尚有無限發展空間;那如何將兩者結合,推廣可持續的概念呢?

 

這樣的想法一直在我心頭縈繞著,特別是對抗氣候危機實在刻不容緩,於是我大膽與身邊社創界的朋友構思利用竹、搭棚技術去創造一個與別不同的體驗活動。我直觀地取名為「搭棚工作坊」,讓參加者了解竹的可塑性,刺激大家以創新方式推廣可持續發展。不得不提,竹比其他樹木發放多35% 氧氣;而相對於樹木,竹生長極其迅速。竹在四至五年便可收割使用,相反樹木一般要40至50年,有些硬木更要100年以上。所以我們更應該讓大眾認識到多用竹的好處,共同對抗氣候危機。

由體驗活動到「滿竹天地」

自去年我們試辦了十餘場搭棚工作坊,縱使有疫情的阻礙,但也能取得意外的成果;不論老少,參加的朋友都十分欣賞搭棚的技術,並自豪能利用竹設計出不同的作品。特別是看到小朋友發揮想像力,自主學習、從反覆嘗試中挑戰自我,賦予活動多重意義。參加者一同設計出有趣的竹製作品,也促使了「滿竹天地」的萌芽。

 

試想想若有一個供小朋友享受玩樂的樂園能全部用竹來搭建,內裏的玩具全部由工作坊參加者共同製作,是多麼美好的事。「滿竹天地」正造就了一個「青老」(青年老人)、青年及小朋友可以一同建設的共創項目。大家一起利用紮竹搭棚的傳統工藝為媒介,讓青老與年輕一輩交流,將搭棚工藝傳授予下一代;而這些作品不但實用又可以讓小朋友玩樂,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餽贈。

 

過程中小朋友作為用家也可給予意見,透過商討設計、建設交流的過程,參加者可以互相欣賞、互相尊重,除了傳達環保的訊息,更達至跨代交流。這也是我積極推動「全齡村」的願景--創造一個跨代共融空間,賦予青老更多的機會,在退休後邁入「進優人生」,再創新高峰。

 

 

是夢想也是動員運動 更是幾代人的挑戰

「滿竹天地」不單是一個樂園,透過共創,我期待凝聚一群以創新方法利用釋放竹的價值,推動大眾出心出力解決氣候問題。這不會是一代人能夠根治的問題,而是一代接一代人齊心合力去改善。在一次拜訪建築師譚天放先生的過程中,他啟發我放遠目光,創造一代「滿竹新世代」並不足夠,而是要培養一代代人持之以恆地解決氣候危機。他利用自己的建築專業將竹推廣於建築上應用,包括他設計的恆生大學校園,大量使用竹作為建築物料,除了獲得「竹子大學」的美譽外,也在讓學生在求學階段思考如何將可持續性融入生活當中。同樣地我們也希望通過以竹子作為遊戲、樂趣和學習的切入點,教育年輕一代關心和保育自然環境的逼切性。

 

除了好玩以外,「滿竹天地」也促使跨世代合作,思考如何取之有道的運用大自然資源。今夏之初,十分慶幸與鄉師自然學校的師生、家長合作,在校園內的木頭公園搖身一變成充滿實驗性的「滿竹天地」。過程當中,同學們先分批跟「滿竹」的青老導師學習紮竹技巧,然後老師們在課堂上介紹竹的特性及用途,並利用竹籤形象化地讓同學們設計自己的理想樂園模型。

 

同學們分別設計了韆鞦、瞭望台、甚至秘密基地,大家都踴躍表達心目中的理想樂園。 工作坊定於週末,家長、舊生們紛紛到場跟隨青老導師們學習搭棚技巧,協助同學完成「滿竹天地」各個部分。過程當中,有設計失敗的要推倒重來。但大家依然興致滿滿的賣力製作。的確,同學們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反饋,大家試玩的時候很熱情,青老、小朋友也十分滿足。參加者的評價都十分正面,認為「滿竹天地」工作坊是一個獨特的體驗,也十分欣賞退休搭棚師傅將經驗傾囊相授。

 

我期望通過工作坊、與不同界別的有心人合作,使「滿竹天地」可以遍佈全港,以這個跨代創舉喚起「滿竹跨世代」,把竹的可持續理念、搭棚的傳統工藝繼續發揚光大,並以動員運動*方式,吸引大眾加入成為「滿竹跨世代」的一分子。

*「動員運動」(Movement Building)為一嶄新理念,源自2019年出版的書籍《New Power》中譯《動員之戰》,透過動員運動方式由影響小眾至影響大眾,逐步累積影響力,擴展並創造持久社會價值。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