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社創群英
教育創新 減少「預設」
謝家駒 馮思敏 仁人行動
1月23日, 2021年
近日翻看一些有關香港兒童快樂及幸福感調查及報告,不難發現香港的兒童,無論在遊戲時間與幸福感都有所欠。有感兒童及青少年平日上課要面對繁重的功課作業,課堂後密密麻麻的補習班和興趣班,他們需要的遊戲時間好像被忽略了。此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亦因為居住環境及資源貧乏的情況下,遊玩時間更為不足。如果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兒童每天需要一小時的遊玩時間,香港的兒童小小年紀彷彿已經失去「童年」。就算在遊戲期間,家長的積極介入,指示正確玩法,教導致勝竅門,令孩子需要在既定及預設的前題下「進行」遊戲,”如何玩遊戲” 往往未能由孩子們主導。
另一研究顯示,香港12歲及10歲兒童的整體主觀幸福感,排名分別是「包尾」及「尾二」。在15個生活範疇滿意度中,相比其餘參與研究的35個國家或地區,香港兒童在「課餘時間運用」及「獲成人聆聽」得分亦偏低,表示兒童缺乏對時間運用的自主性,加上他們於日常生活中感到壓力,自己的聲音未能得到大人的回應,從而減低他們整體的生活滿意度,心理健康亦會受到影響。
香港大多主流學校因為要趕進度、追課程,傾向採取高控的教學模式,配合大量工作紙及預設材料,在30至40分鐘將課程內容高速教授學生,令師生關係充斥著壓抑和壓力。要一個怎樣的教育變革才可以扭轉這個局面?改變能否從學前教育開始?大人們有否聽到孩子對遊玩的渴求,讓孩子多儲起一點點的快樂,學習以正面的心態迎接長大後各種不同的挑戰?
自由遊戲提高彈性思維
德國有研究指出,自由遊戲 (Free play) 能培養孩子彈性思維,以應付不斷變化的形勢及環境。要知道,孩子長大後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環境和生活考驗,因此這些不能在正規學術課程中所教授的技能,欲是對成長十分重要的養分。
不要以為外國的月光特別圓,只有歐美的教育制度才能容得下這種自由遊戲的教學模式。其實國家已經推行了一些教育創新,「安吉遊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僅給國內學前教育帶來變革,在過去十多年也得到德國、美國、加拿大等眾多歐美國家推崇。「安吉遊戲」是浙江省安吉縣幼兒遊戲教育的簡稱,在2014 年獲得中國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為國家指定了安吉縣所有幼兒園統一使用這種教育方式,積極推動了全縣學前教育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
「安吉遊戲」由孩子自己決定
「安吉遊戲」創始人程學琴女士於2000年在安吉縣提出"讓遊戲點亮孩子的生命"的觀念,把遊戲的自主授權給幼兒,透過想像和創造,讓他們不斷探索未知,突破自我,發展個性。玩什麼,怎樣玩,全部由孩子自己決定。在自主的「真遊戲」中,獲取經驗,學習面對困難,以及想出解決困難的方法,讓孩子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能。
遊戲中並没有預設的意願,老師們只是為孩子提供遊戲的材料和安全的環境。他們可以在遊戲中任意組合、搭建,探究出更多的可能性。透過不同材料如竹竿、石頭、木板等具有挑戰的遊戲材料,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創造遊戲想像的空間,滿足了箇中探險的願望和發展的需要。
這些遊戲沒有目的,沒有成功與失敗的標準。
我們看重的是遊戲中孩子遇到哪些困難,
以及他們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安吉遊戲」
家長和老師成為遊戲觀眾
要放手,讓孩子自我探索,相信應該是對家長和老師的最大挑戰,因為孩子的安全,秩序的控制,學習的進度,通通都是令人擔心的議題。但在「安吉遊戲」的倡導中,家長和老師擔當了觀察的角色,從過往高控的模式,轉變成一個遊戲觀眾,在遊戲後鼓勵孩子表達和分享參與遊戲的過程與結果。在沒有預設的情況下,這種意識形態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勇氣和智慧去轉化成行動。值得高興的是,香港已有20間先行幼兒教育機構將「安吉遊戲」的理念和教學特色融入課程之中,讓孩子從遊戲中成長。
Let Children Play (讓孩子玩)
Let Parents Observe (讓家長觀察)
Let Educators Rethink (讓教育者重新審視)
期待這樣的教育創新可以在香港更加普及,並有機會讓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更多自主遊戲、歡樂遊戲的空間。香港正正有一群有心人將「安吉遊戲」作為藍本,透過竹這種環保物料,在戶外空間構建兒童竹園 (Children Bamboo Park),讓孩子有機會在遊戲中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在減少「預設」的前題下,發掘快樂元素,培養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力量面對成長的挑戰;仁人行動將繼續為讀者跟進兒童竹園的各項進展。
*參考資料包括安吉幼教、香港小童群益會以「遊戲與快樂」為主題的「香港兒童快樂調查2019」、2020年9月嶺大社會政策及社會變遷研究中心和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的「兒童福祉國際調查」研究、Observed classroom interaction processes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children: Results of a video study during free-play time in German pre-schools by Anke König